“当我们奏响耳熟能详的《紫竹调》《茉莉花》,家长带着小朋友从病房走出来倾听,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。”每月,上海淮剧团演奏员蔡晓钰奔波于上海各大医院儿科,为孩子带去艺术熏陶,至今已经坚持八年。9月21日,她告诉记者,“都说我们的音乐给病房带去阳光,其实孩子也教会我们珍惜生活、珍惜生命。”
活动现场
2017年底起,蔡晓钰参加公益组织,每月去上海各地医院为小病人演奏笛子。八年来,她从个人参与到召集淮剧团同事、朋友一起做公益红海优配,“我吹笛子,其他人弹钢琴、拉大提琴、弹琵琶。”
蔡晓钰第一次在医院演奏,是浦东儿童医院血液科,“一整层都是小患儿。我们走进每个病房介绍当天活动。那天我遇到一个三四岁小姑娘正在做穿刺,哭得非常惨。当时我就有点绷不住了,想去关爱她,给她一些帮助,又无从下手。资深志愿者指导我不要想太多,‘专注于活动的一个小时,让孩子们开心,忘记病痛,让家长放下焦虑。’”
这些年,蔡晓钰奔波于瑞金医院、上海市儿童医院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,掌握了不同“观众”喜好,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听歌玩具,他们喜欢听《小星星》《虫儿飞》。我们的乐声一响起,他们立刻有共鸣,摇摇摆摆互动。上了小学的孩子,喜欢短视频金曲,前几年是《孤勇者》,今年是王菲在央视春晚演唱的《世界赠予我的》,喜欢跟着音乐唱。初中生更有自己想法,他们不听流行歌,要听专业的曲子,交流也会更深。”蔡晓钰介绍,“我们经常邀请家长一起参与,请他们点音乐作品,有时现场上网搜索曲谱,然后立刻演奏。”
活动现场
日子久了,蔡晓钰成了活动领队,经常召集小分队一起去医院,“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社工,我们先跟社工沟通确定演奏时间。通常来说,病人检查更多集中于上午,下午是相对有空的时候。我们有时就拿两把椅子坐下,当场演奏。如果参与的小朋友多,我们会去住院楼的阳光房,除了演奏,还会带着大家做手工,比如做纸扇、簪花等。”
平常工作,蔡晓钰讲究“戏比天大”,逢到剧场演出,就算身体不舒服,也要坚持按时到场,到了医院却不一样,“感到喉咙不舒服或其他不适,赶紧请假,找人替换。因为小患者的免疫力非常低,经不起任何风险。就算身体健康,我们也会戴好口罩。一起做手工时,步骤尽量简单,少用剪刀、胶水。”带去艺术温暖的同时,蔡晓钰也掌握了更多语言艺术,“很多小朋友做化疗,头发消失了,我们尽量不去说弟弟妹妹,只叫宝贝或小朋友。有一些孩子,还在读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,他们坐不住。我们会跟他们聊得多一点,比如猜一猜对方是哪里人,喜欢什么样的音乐,从手上的乐器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。”
当被问到最近难忘的演出,蔡晓钰说:“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穿着白色连衣裙,头发已经没有了,手上滞留针特别长,下面还缠着保护板。她特别活泼。我演奏的每一首曲子,她一直在唱、一直在跳,那一天,她是主角,我们只是贡献了背景音乐。还有一次,患儿是个妹妹,很腼腆,徘徊在门口想进来,她的哥哥蛮高了,也跟着她在门口来回晃,大概晃了四五次,非常腼腆。最后兄妹俩一起听我们演奏拍手,跟着旋律唱一唱,可开心了。”
八年的医院公益活动中红海优配,蔡晓钰越发尊重生命,“热爱生活,小朋友能健康长大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
快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